《癌细胞》:好一招金蝉脱壳!中山大学团队发现肠癌对KRAS和EGFR双重靶向治疗产生耐药性的新机制
正如孙悟空凭借七十二变化解难关,肿瘤细胞在治疗压力下也展现出惊人的变化之能,这种能力在科学上被称为细胞可塑性。它们不依赖基因突变,仅通过改变自身分化状态,就能在药物追杀中隐匿踪迹、重获生机。
正如孙悟空凭借七十二变化解难关,肿瘤细胞在治疗压力下也展现出惊人的变化之能,这种能力在科学上被称为细胞可塑性。它们不依赖基因突变,仅通过改变自身分化状态,就能在药物追杀中隐匿踪迹、重获生机。
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。作为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疾病,乳腺癌的治疗面临着诸多挑战,尤其是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,因其具有扩散和耐药性而变得尤为棘手。近年来,乳腺癌的治疗策略正经历从传统化疗向精准靶向治疗的深刻转变。靶向药物如单克隆抗体、小分子抑制剂和抗体
近日,国际顶级学术期刊《Cancer Cell》最新发表了一项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高益军/王峰/廖雯婷/赵齐团队关于KRAS突变结直肠癌治疗耐药机制的重要研究。研究发现:结直肠癌细胞在应对KRAS和EGFR双重靶向治疗时,会采取一种特殊的“细胞变身”策略得以幸
JAK-STAT(Janus激酶-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)通路是细胞响应胞外信号(如细胞因子、干扰素等)的关键转导机制。该通路的发现始于上世纪50年代对干扰素(IFN)抗病毒机制的研究,其核心组分在约30年前得以鉴定。如今,JAK-STAT通路已被确证在细胞发
日前,我院泌尿外科齐士勇团队在急性肾损伤(AKI)精准治疗领域取得重要突破,成功构建了一种智能仿生纳米治疗系统。其多级靶向与微环境响应特性成功克服了AKI个体病理差异带来的治疗难题,为急性肾损伤的精准干预提供…
泌尿外科 靶向治疗 肾损伤 advancedscience 2025-11-13 17:22 2
膀胱癌是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。近年来,抗体偶联药物(ADC)的出现为晚期膀胱癌带来新的治疗希望。其中,靶向肿瘤 Nectin-4 抗原的药物 Enfortumab Vedotin(EV)被认为是“精准导弹”,但其疗效差异背后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。
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,靶向药物已成为肿瘤精准治疗领域的重要手段和热门研究方向。厄达替尼是一款新型靶向治疗药物,可以显著改善携带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(FGFR)基因变异的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(UC)患者的生存获益,为既往治疗选择有限的患者带来了新的精准治疗
近日,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一项新研究证实,我国自主研发的抗肿瘤创新药芦康沙妥珠单抗,能在EGFR靶向药耐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,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与总生存期,为靶向治疗耐药患者提供治疗新方案。
好消息!全球首例突破来了——一位晚期结直肠癌伴肝转移的患者,靠“粪便菌群移植(FMT)+双靶向治疗”,不仅让肝上10.3厘米大的转移灶缩小到2.6厘米,最终还实现了病理完全缓解,给不少晚期癌症患者带来了新希望!
针对本文有疑问,您可以联系400-921-0773或邮箱info@unitedwell.com,感谢您的批评指正!
近日,补体日学术会议神经分论坛在京召开,本次大会由阿斯利康与《医师报》联合主办,围绕重症肌无力(MG)、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(NMOSD)及补体靶向治疗的最新进展展开深入交流与多学科讨论。
肺癌作为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,其治疗手段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不断革新。从传统的化疗、放疗,到如今的靶向治疗、免疫治疗,肺癌治疗已迈入精准医学时代。其中,靶向治疗凭借“精准打击”癌细胞的独特优势,显著改善了特定类型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。
泌尿肿瘤领域迎来重大突破,2025年1月8日,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(NMPA)正式批准厄达替尼片用于特定尿路上皮癌(UC)患者的治疗。该药物获批用于携带易感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(FGFR)3基因变异、且既往接受至少一线含抗PD-(L)1期间或之后出现疾病进展
近日,补体日学术会议神经分论坛在京召开,本次大会由阿斯利康与《医师报》联合主办,围绕重症肌无力(MG)、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(NMOSD)及补体靶向治疗的最新进展展开深入交流与多学科讨论。
“刚锁上门就慌着找钥匙,转头叫不出相处几十年的老邻居名字,甚至端着饭碗却想不起要吃饭——这些在老年人身上常见的‘糊涂事’,往往被当成‘老了正常’,实则可能是脑萎缩的早期信号。而《2025中国脑健康防治蓝皮书》的数据,更揭开了这场‘隐形危机’的严峻:我国55岁及
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的今天,帕金森病已成为威胁中老年群体健康的重要神经退行性疾病。数据显示,全球已有超过1000万帕金森患者,其中中国患者人数约占全球半数,这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,更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照护负担。现代医学正从"对症治疗"向"全程管理"转变,
提到白血病治疗,很多患者和家属的第一反应就是 “要化疗”—— 想到化疗可能带来的脱发、呕吐、骨髓抑制,难免会感到恐惧。但实际上,随着靶向治疗技术的发展,“化疗不是唯一选择”,尤其是这三类白血病患者,选择靶向治疗不仅效果好,安全性还更高,今天就从临床角度把这些情
答:IL-17RA是IL-17受体家族中最重要且功能最广泛的成员之一。它被定义为一种“共享受体”,因其不仅参与IL-17A的信号传递,还能与IL-17RC、IL-17RB等其它受体亚单位组合,分别介导IL-17F、IL-17E(IL-25)等不同细胞因子的生物
TNFR-1,也被称为CD120a或TNFRSF1A,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的一员,主要负责介导TNF-α的生物学功能。作为一种广泛表达于各类细胞表面的I型跨膜蛋白,TNFR-1在炎症反应、细胞存活与程序性死亡等关键免疫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。与其同源受体TNF
2025年10月21日至25日,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第二十八届学术年会(CCSN2025)在郑州成功召开。会议全面梳理了肾脏病领域的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进展,并重点聚焦于IgA肾病(IgAN)等常见肾小球疾病的诊疗策略。其中,我国自主研发的Ⅰ类双靶点生物制剂—